全市新开工179个重大产业项目,投资总量有望突破1100亿元。
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把企业反映的具体问题打包带走,列出清单、压实责任、明确措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听取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工作汇报后,陈锐强调,各地拼经济拼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坚持取法乎上、紧盯一流,以开局就是决战的干劲、起步就是冲刺的拼劲抓发展,确保全市一季度经济开门稳开门红。
[董国平]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统计、发改部门要牵好头,做好统筹调度,做到依法统计、科学统计、应统尽统。[董国平]又讯3月2日晚,市委副书记、市长候选人陈锐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全市经济运行工作[李活顺]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深刻剖析当前我市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汲取教训,切实把抓好耕地保护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在认识上要有深度、站位上要有高度、整改上要有力度、保护上要有效度,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市委书记杨军主持会议并讲话。3月3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2023年第二次集中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格耕地保护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规定和文件,坚持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全面抓实全市耕地保护工作。腾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绿化管理所所长李方品说。
腾冲在打造以景区景点为主的观光游的同时,还不遗余力打造以温泉康体养生、中医治疗保健、休闲运动健康等为主的大健康旅游,切实发展旅游+中医疗养旅游+健康运动,把医药产业融入旅游业,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观光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马继虹介绍。腾轩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生态立市让园与城相得益彰东湖公园四季有花有草,这几年配套设施也很完善,我们每天都来这儿跳舞、锻炼。
共建共享绘就民生福祉小区干净整洁,这些年来腾冲的环境变化非常大,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有讲文明讲卫生的意识了。文明一个人,温暖一座城的理念根植在每一个腾冲人心中。
高质量建设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绿色硅材产业集群、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成A级旅游景区42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5个),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四年进入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依托国家一类口岸猴桥口岸,加快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进出口总额6亿美元以上,腾冲边境经济合作区迈入百亿元级产业园区;伴手礼加工园、腾寿仁德、罗瑞生物、新绿色、凯诺合盛堂等项目快速推进,正逐步形成产能。书吧的工作人员介绍。产城融合筑牢发展基石近年来,腾冲市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大品牌的机遇,聚合健康食品、健康医药、健康运动、健康旅游四大产业,依托绿水青山优势,努力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遛狗的人家会用绳子牵着狗,拿着小撮箕及时清扫,不污染环境;巷道里的爷爷奶奶看见乱堆乱放便会主动劝说主人家整改;朋友一起上街有垃圾会捏在手里直到找到垃圾桶。
目前我们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形成了东有欢乐湖、西有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有植物园、北有腾越文化广场和瑷珲公园的城市公园格局。现在除了和顺、银杏村等传统旅游热点外,一批新的美丽村庄正在逐渐兴起,成了热门网红打卡点。近年来,腾冲市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措施》《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漫步在东湖公园中,只见湖水清澈、曲桥亭榭,宛如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彩画,一步一景,景景动人。
这个书吧是集合了智能化、自助化、身边化等优点于一身的24小时书吧,为腾冲广大市民的阅读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城市美了,乡村也不能落下。
腾冲市将乡村振兴与五美一最工程相结合,因地制宜,融入创新理念,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在食品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腾冲市还大力发展健康医药产业,好山好水出好药,正是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培植具有腾冲特色和地方优势的药食同源食品制造产业,打响了腾药产业园金字招牌,引进晨光生物、魅力汉道、腾寿仁德、罗瑞生物、新绿色药业5家生物制药公司。
近年来,腾冲坚持将生态立市作为首要发展战略,出台了《腾冲市城市生态化发展实施意见》《关于五美一最建设工程的指导意见》《腾冲市绿地系统规划》等政策文件,按5A级景区标准出台了《腾冲市中心城市公园体系规划及市域公园设计导则》,全力打造城在园中建,园在城中现的现代公园城市及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智慧书吧只是智慧腾冲的一个缩影。能生活在腾冲感觉很幸福。该市现已建成中心、主题、带状、节点4类城市公园58个,新增公园绿地面积252.11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8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47.99%,城镇面积达74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30.5平方千米;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试点县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兴边富民中心城镇试点等名单,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云南省美丽县城保山市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以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新起点,持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成果,持续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持续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山市坚持把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贯彻推进石榴红工程枝繁干壮工程三项计划进景区全域创建。
保山市坚持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记国之大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纳入四个列入四个保障落细落实,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宣传教育等学习培训广泛深入,共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9.8万次、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975期10万余人次、乡村干部培训1230期11万余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读书班3155期12万余人次。保山市坚持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民族地区法治精神广泛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法治建设成效排名全省前列,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稳居全省第一,安全生产连续5年获省考核优秀,连续2年荣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先后8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州市,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率和执法满意率连续3年全省第一,成为云南最具安全感城市。
同源共流引领汇聚融。创建工作实现了多力量投入、多元素集成、多亮点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实。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关键之年。共富共享赋能均衡融。
共建共享增进善治融。以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新起点保山五融合聚焦主线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保山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鲜明主线,用好新的测评指标指挥棒,着力在融字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坚定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全面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牢记嘱托兴边疆的保山实践答卷,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保山市坚持辩证把握和正确处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深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等重点民生工程,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11个沿边村在全省率先建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26项改革事项被列为国家和省改革示范试点,全市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末的663.8亿元增加到2021年末的1165.5亿元,年均增长8.2%;人均生产总值由2.7万元增加到4.8万元,年均增长8.5%。[保创] 责任编辑:钱秀英 编辑:钱秀英。
同心同向聚焦广泛融。互嵌互动拓展深度融。
各族群众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更加坚实。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互嵌共融、和谐共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更加坚实。
着力互嵌融,建设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保山就业大数据、沪滇协作服务等一大批数字就业信息平台,建立7个省外劳务服务工作站,年均实现转移就业20余万人;着力交流融,多层次多领域跨区域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联谊交友等活动,在1813所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及十个一系列活动,各族学生语言互通、心灵相通、共学共进;着力互动融和,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创品牌、促转型、惠民心、聚共识、优服务,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各族群众在旅游场域中接触、互动、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拓展。各族群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大踏步迈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更加坚实。
组建各类宣讲团500多个,拍摄专题公益宣传片、微电影、专题电台访谈节目45部(期);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摄影、征文、演讲比赛、网络答题、文艺汇演等活动;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完善了519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实施了一批世居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各民族优秀文化互嵌交融、创新发展、百川归海;做实牢记领袖嘱托,永远感恩奋进杨善洲精神红色教育爱国戍边四条现场教学示范带,年均100余万人次接受现场教学。各族干部群众五个认同持续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更加坚实。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保山市全员全媒、线上线下全方位宣讲各民族一起走过一起生活一起实现的鲜活生动故事。以九+N进为载体,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创建工作实现全民参与、全链联动、全域覆盖、全面提质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关键之年。各族群众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更加坚实。
着力互嵌融,建设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保山就业大数据、沪滇协作服务等一大批数字就业信息平台,建立7个省外劳务服务工作站,年均实现转移就业20余万人;着力交流融,多层次多领域跨区域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联谊交友等活动,在1813所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及十个一系列活动,各族学生语言互通、心灵相通、共学共进;着力互动融和,深入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创品牌、促转型、惠民心、聚共识、优服务,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年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各族群众在旅游场域中接触、互动、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拓展。保山市坚持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记国之大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纳入四个列入四个保障落细落实,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宣传教育等学习培训广泛深入,共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9.8万次、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975期10万余人次、乡村干部培训1230期11万余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读书班3155期12万余人次。
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保山市全员全媒、线上线下全方位宣讲各民族一起走过一起生活一起实现的鲜活生动故事。组建各类宣讲团500多个,拍摄专题公益宣传片、微电影、专题电台访谈节目45部(期);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摄影、征文、演讲比赛、网络答题、文艺汇演等活动;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完善了519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实施了一批世居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各民族优秀文化互嵌交融、创新发展、百川归海;做实牢记领袖嘱托,永远感恩奋进杨善洲精神红色教育爱国戍边四条现场教学示范带,年均100余万人次接受现场教学。